仙人掌科 第二卷
The Cactaceae: Descriptions And Illustrations Of Plants Of The Cactus Family
作者:Nathaniel Lord Britton, Joseph Nelson Rose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Q949.759.9/B862/V.2/2018/Y
ISBN: 9787567579934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西方博物学大系》收录博物学著作超过一百种,时间跨度为15世纪至1919年,作者分布于16个国家,写作语种有英语、法语、拉丁语、德语、弗莱芒语等,涉及对象包括植物、昆虫、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和人类等,西方博物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大备于此编。
中西方“博物”传统及观念存在异同,古代中国人的博物传统不限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体现此种传统的典型著作,首推晋代张华《博物志》一书。书名“博物”,其义尽显。此书从内容到分类,无不充分体现它作为中国博物传统的代表资格。《博物志》中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三、山川地理知识;二、奇禽异兽描述;三、古代神话材料;四、历史人物传说;五、神仙方伎故事。这五大类,完全符合中国文化中的博物传统,深合中国古代博物传统之旨。第一类,其中涉及宇宙学说,甚至还有“地动”思想,故为科学史家所重视。第二类,其中甚至出现了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守宫砂”传说的早期文献:相传守宫砂点在处女胳膊上,永不褪色,只有性交之后才会自动消失。第三类,古代神话传说,其中甚至包括可猜想为现代“连体人”的记载。第四类,各种著名历史人物,比如三位著名刺客的传说,此三名刺客及所刺对象,历史上皆实有其人。第五类,包括各种古代方术传说,比如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学说,房中术史上的传说人物之一“青牛道士封君达”等等。前两类与西方的博物学较为接近,但每一类都会带怪力乱神色彩。
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在许多人心目中,画画花草图案,做做昆虫标本,拍拍植物照片,这类博物学活动,和精密的数理科学,比如天文学、物理学等等,那是无法同日而语的。博物学显得那么的初级、简单,甚至幼稚。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将“数理程度”作为唯一的标尺,用来衡量一切知识。但凡能够使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的,或能够进行物理实验的,那就是“硬”科学。使用的数学工具越高深越复杂,似乎就越“硬”;物理实验设备越庞大,花费的金钱越多,似乎就越“高端”、越“先进”。这样的观念,当然带着浓厚的“物理学沙文主义”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是不正确的。而实际上,即使我们暂且同意上述“物理学沙文主义”的观念,博物学的“科学地位”也仍然可以保住。
博物学在今日中国之复兴,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提倡之功殊不可没。自刘教授大力提倡之后,各界人士纷纷跟进,仿佛昔日蔡锷在云南起兵反袁之“滇黔首义,薄海同钦,一檄遥传,景从管家恐后”光景,这当然是和博物学本身特点密切相关的。还有一点明显的差别必须在此处强调指出:用刘华杰教授喜欢的术语来说,《西方博物学大系》所收入的百余种著作,绝大部分属于“一阶”性质的工作,即直接对博物学作出了贡献的著作。事实上,这也是它们被收入《西方博物学大系》的主要理由之一。而在中国国内目前已经相当热的博物学时尚潮流中,绝大部分已经出版的书籍,不是属于“二阶”性质(比如介绍西方的博物学成就),就是文学性的吟风咏月野草闲花。
《仙人掌科》是美国植物学家纳撒尼・德・顿(Nathaniel Lord Britton,1859-1934)夫・纳逊・罗斯(JosephNelson Rose,1862-1928)共著的一部博物学著作。布里顿生于纽约,虽然双亲希望他成为教会的神职人员,但他从小就对自然生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哥伦比亚大学修习矿物学后,留校教地质和植物学,后来又加入植物学家约翰·托雷创立的植物学俱乐部。在那里他遇到古巴长大的苔藓学家伊丽莎白·奈特,并于1885年与之成婚,自此夫妇合作直至去世。1888年,布里顿夫妇访问英国的邱园。回国后,伊丽莎白在俱乐部提议也应在纽约设立专门的植物园,并发起募款活动。1891年,纽约植物园成立,布里顿辞去大学教职,出任园长。在夫妇二人有效的运作下,当时的美国实业巨子卡耐基、摩根等人都拨款投资,植物园也因此蓬勃发展。
罗斯生于印第安纳州,该地是南北战争期间联邦军队的主要兵源地之一,壮年男性在战争期间伤亡惨重,他的父亲也死在战场上。他起初专修古植物学,在农业部当了几年小职员后,被聘为史密森博物馆的助理,专门研究伞形科和仙人掌科植物,并多次前往墨西哥进行田野考察和样本采集,取得的植物样本分送史密森博物馆和纽约植物园。因此,当布里顿决定出版一部专论仙人掌科的著作时,罗斯成了当仁不让的合作者。二人利用闲暇时间赶赴南美等地做了大量田野工作,终于在1919至1923年出齐了全部四卷《仙人掌科》。在这部洋洋1400页的巨著中,作者详尽记述了这种绚丽斑斓却往往遭人忽视的坚韧植物,并配上了300余幅单色铜版插图和100余幅彩色插图。这些栩栩如生的插图,均由当时供职于纽约植物园的英国博物画大家玛丽·艾米莉·伊顿绘制,堪称精美绝伦。今据英文原版影印。
本册书共两卷,本书为第二卷,《仙人掌科 第二卷》一书于201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Nathaniel Lord Britton和Joseph Nelson Rose。作者于1904年开始对仙人掌科进行实地、温室和植物标本室研究,随后的几年里,他们在美国、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的广大地区进行了研究和收集。最初的打算是,在这些研究之后,只对北美物种进行一般性描述,但1911年1月,D. T.麦克道格尔博士提出了对该科进行更全面调查的计划。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受托人在下一次定期会议上批准了这项计划,并拨款支付这项调查的费用。罗斯博士暂时离开了美国国家博物馆植物部副馆长的职位,并成为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研究助理,威廉·r·费奇和保罗·g·罗素担任助理;纽约植物园的主任布里顿博士被任命为荣誉研究员,而纽约植物园的r·s·威廉姆斯则负责选择和保存标本以供说明。
1912年1月15日,在这种新的安排下,工作开始了,因此,几条调查线被全面地进行了。重新检查模式标本和所有原始描述:这是必要的,因为描述被错误地解释,植物被错误地识别,错误一直存在;因此,公布的许多物种的地理分布是错误的,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不仅特定名称被转移到不属于它们的植物上,而且通用名称也被交换,优先权规律被忽视。许多有效的物种也已经从收藏和当前的文献中消失了,不得不加以恢复。为温室和植物标本室收集大量的标本:大量的温室设施由纽约植物园和美国农业部提供,而美国国家博物馆和纽约植物园的植物标本室和图书馆则为研究提供了基地。纽约植物园也提供了合作资金,以帮助野外作业和文书工作,并且使用的大量插图都是在那里制作的,油画和线条画主要是由玛丽·e·伊顿小姐绘制的。在两个美洲的干旱地区进行广泛的野外作业:许多沙漠几乎无法进入,而这些植物体积庞大,如果不小心处理,很容易被摧毁。许多植物需要数年才能成熟,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多年栽培才能开花。通过这些探索,获得了温室收藏和交换用的生物材料,以及永久保存的植物标本馆材料。同样重要的是,对植物个体的实地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栖息地以及它们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在本书的研究中,作者们还使用了下列美国收藏的仙人掌:圣路易斯密苏里植物园植物标本馆;哈佛大学格雷植物标本室;怀俄明州拉勒米的落基山植物标本馆;美国农业部的收藏;加州大学的植物标本室,尤其是布兰德基的收藏;以及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植物标本室。除非另有说明,本工作中所描述的新种的种类都存放在纽约植物园和美国国家博物馆的植物标本室中。在温室里,许多种类的仙人掌生长得很慢,要经过多年的栽培才能开花。本书有许多来自美洲各地的这种植物。希望其中的一些在本书出版期间开花,从而能够将它们列入附录。
邹娟 武大生科院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