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概念、技术和应用程序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Concept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作者:Sydney Marsh
出版:Callisto Reference
索书号:Q5/B615ma/2019/Y
ISBN:978-1-64116-103-9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应用化学 (Chemistry)与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其特点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其中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内容被视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作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有机化学、生理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进化论和分类学的基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与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尤其是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基因组学与医药学等知识点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在工业、农业、食品工业和医药的发展中也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促进作用。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 (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是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整体水平乃至群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的生物学问题。而分子生物学则着重在分子(包括多分子体系)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普遍规律;
②在分子水平上,分子生物学着重研究的是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脂质体系以及部分多糖及其复合体系。而一些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则属生物化学的范围;
③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整个生物界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即生命现象的本质;而研究某一特定生物体或某一种生物体内的某一特定器官的物理、化学现象或变化,则属于生物物理学或生物化学的范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要是从微观即分子的角度来研究生物现象,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该学科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于生物学的其他专业之中,属于基础性研究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总之,作为生命存在的基础,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数量及存在部位的异常和一些重要的生化反应或过程紊乱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概念、技术和应用程序》一书于2019年由Callisto Reference出版,作者是Sydney Marsh。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需要跟上最新的发展。当该领域的专家们意识到有必要在一起协调并记录主题时,这本书的想法就实现了。本书汇集了不同的作者研究不同的领域,整理了由该领域的专家贡献的重要材料,以便广大学生和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化学领域主要研究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理解发生在生物体内部的过程。生物化学在医学、营养学和农业方面都有应用。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DNA、蛋白质和RNA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大多是定量的,很多重点放在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上。近年来,这些领域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它们的应用正在多个行业中寻找出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概念、技术和应用程序》一书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介绍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复杂科目。本书可作为学生、生物学家、研究人员、遗传学家和其他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专家的参考文本。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出版物,反映了每位作者的解释。因此,本书展示了我们当前对应用、资源和该领域各个方面的理解的一个多方面的图景。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在MCF-7细胞中抑制乙泊苷诱导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比在HEK293细胞中更有效
Liping
Li, Youxiang Sun, Jiangqin Liu, Xiaodan Wu, Lijun Chen, Li Ma, Pengfei Wu
第二章 laforin/malin E3 -泛素连接酶复合物泛素化丙酮酸激酶M1/M2
Rosa
Viana,Pablo Lujan, Pascual Sanz
第三章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f
(elF3f)与α 1b肾上腺素能受体相互作用并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
Mario
Javier Gutierrez-Fernandez, Ana Edith Higareda-Mendoza, Cesar Adrian,
Gomez-Correa, Marco Aurelio Pardo-Galvan
第四章 北极宏基因组文库功能筛选鉴定的一种冷活性和耐盐酯酶的特性
Concetta
De Santi,Bjorn Altermark.Marcin Miroslaw Pierechod,Luca Ambrosino, Donatella de
Pascale, Nils-Peder Willassen
第五章 内质网应激引起的转录因子活性模式的改变
Sheena
Jiang,Eric Zhang,Rachel Zhang, Xianqiang Li
第六章 在肌浆网Ca2+- ATP酶催化循环过程中,1,2-二氯苯影响磷酸酶阶段的形成
Javier
Vargas-Medrano,Jorge A.Sierra-Fonseca, Luis F.Plenge-Tellechea
第七章 芳樟醇异构酶,在Thauera linaloolentis 47 Lol厌氧单萜降解中的膜锚酶
Robert
Marmulla,Barbara Safaric,Stephanie Markert,Thomas Schweder, Jens Harder
第八章 微管蛋白是激活wnt的化学探针的分子靶标
Yasunori
Fukuda,Osamu Sano,Kenichi Kazetani,Koji Yamamoto,Hidehisa Iwata, Junji Matsui
第九章 枯草芽孢杆菌VTCC-DVN-12-01中氨基酸A301和F361突变对b -半乳糖苷酶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影响
Thao
Thi Nguyen,Hanh Van Vu,Nhung Thi Hong Nguyen,Tuyen Thi Do, Thanh Sy Le Nguyen
第十章 铜螯合和白细胞介素-6促炎细胞因子对HepG2细胞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Luca
Marco Di Bella, Roberto Alampi,Flavia Biundo,Giovanni Toscano, Maria Rosa
Felice
第十一章 BLIP位置50的系统性替换导致A类b -内酰胺酶的结合特异性发生变化
Carolyn
J.Adamski, Timothy Palzkill
第十二章 光滑素样1与原肌凝蛋白和钙调蛋白的结合是相互排斥的,受磷酸化调节
Annegret
Ulke-Lemee,David Hao Sun,Hiroaki Ishida,Hans J.Vogel, Justin A.MacDonald
第十三章 CrMAPK3调控莱茵衣藻缺铁应答基因的表达
Xiaowen Fei,Junmei Yu,Yajun Li, Xiaodong Deng
第十四章 甘氨酸-丙酰-组氨酸保护PC12细胞免受过氧化氢毒性
Hideki
Shimura,Ryota Tanaka,Yoshiaki Shimada,Kazuo Yamashiro, Nobutaka Hattori, Takao
Urabe
第十五章 图宾曲霉巯基氧化酶的研究
Outi
Nivala,Greta Faccio,Mikko Arvas,Perttu Permi,Johanna Buchert,Kristiina Kruus,
Maija-Liisa Mattinen
第十六章 皂果(Sapindus trifoliatus l . var . emginatus)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幼虫肠道蛋白酶抑制作用的评价、纯化和鉴定
V D
Sirisha Gandreddi,Vijaya Rachel Kappala,Kunal Zaveri, Kiranmayi Patnala
第十七章 绿色荧光蛋白对氨基酸缺失和折叠增强突变的荧光挽救的结构可塑性
Shu-su
Liu,Xuan Wei,Xue Dong,Liang Xu,Jia Liu, Biao Jiang
第十八章 酵母三磷酸异构酶热展开的复杂动力学和残馀结构
Ariana
Labastida-Polito,Georgina Garza-Ramos,Menandro Camarillo-Cadena. Rafael
A.Zubillaga, Andres Hernandez-Arana
第十九章 多面信号效应蛋白生长阻滞特异性1的溶液结构和生物物理特性。
Katja
Rosti,Adrian Goldman, Tommi Kajander
权限
列表的贡献者
索引
邹娟 武大生科院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