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Anatomy,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作者:Clive Koelling
出版:Syrawood Publishing House
索书号:Q94/P713k/2016/Y
ISBN: 978-1-6286-326-8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从人类文明开始的生物学分支出来的一个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植物学有下面4个主要领域:⑴形态学。研究植体(由细胞到器官各个层次)的结构及形状。分支学科有细胞学、解剖学、组织学、生殖形态学、实验形态学等。⑵生理学。研究植物功能,与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密切相关。⑶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在某些方面与生理学相近。⑷系统学。研究植物的鉴定和分类。此外,还有些特别分支,如细菌学、真菌学、藻类学、苔藓植物学、蕨类植物学、古植物学、孢粉学、植物病理学、经济植物学、人种植物学等。
植物解剖学是阐明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显微、超显微结构及其发育规律的植物学分支学科,原是植物形态学的一部分。植物解剖学经历了2、3个世纪的研究后,在其他有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下,又逐渐分化出一些分支学科,如:植物比较解剖学、植物发育解剖学、植物生理解剖学,植物病理解剖学、植物生态解剖学以及木材解剖学(次生木质部解剖学)等。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发育、形态与结构,并根据其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来解释现存各种植物的形态与结构变化的植物学分支学科。植物形态学是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病理学等的基础,也是农业、林业和医药等有关的应用科学的基础。按照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研究产生孢子的孢子植物形态学,产生种子的种子植物形态学(裸子植物形态学、被子植物形态学)以及以维管组织结构为基础的维管植物形态学;按是否具有明显的花结构,可分为隐花植物形态学和显花植物形态学,还有不同器官或不同植物的形态学等;按照研究方向,可分为:用比较的观点说明形态同异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植物的系统演化与起源的植物系统学,通过实验发现其形态变化规律的实验形态学,与说明内、外因素影响植物体形成的形态发生学。
植物生理学是探讨植物各种组织结构的学科。19世纪后期,德国G.哈贝兰特的《植物生理解剖学》一书,将植物组织依据功能划分成12个生理解剖系统:分生组织(系统)、皮系统(保护系统)、机械系统、吸收系统、光合系统、维管(或输导)系统、贮藏系统、通气系统、分泌和排泄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和刺激传导系统,从而奠定了植物生理解剖学的基础。但它没有考虑组织的组成和发生来源,认为只要功能相同,也可以不连续地分散在植物体的各部分,因而难于反映出植物的整体性。近代植物生理解剖学重点讨论了光合作用与光合组织(具有叶绿体的细胞)、各种激素对细胞和组织结构分化的影响、组织结构与吸收和输导的关系、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组织变化,特别是成花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等。
在形态研究方面,显微镜及相应的制片技术具决定性作用。相差显微镜使人们得以观察活组织,而电子显微镜则将人带进超微领域。组织培养法可用于研究植物的形态发生。在生理学领域,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技术大量应用,这包括超离心、电泳、层析、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各种电子仪器以及各种光谱波谱技术。X线衍射则有助于了解大分子的构造。生态学将许多生理学方法应用于户外研究,常需精确测量大量环境参数,而且可能需要电脑帮助来处理数据。群落生态学则采用统计方法来测度群体的分布和丰度。现代植物分类学家已能在植物园及温室、环境室中利用有对照的实验方法来辅助分类。植物标本及图志仍是重要的分类参考资料。电子显微镜、细胞学及遗传学方法、植物化学方法都为分类学提供了新的武器。电脑的出现还使数量分类技术得以实现。20世纪后半叶还采用大分子分析来判断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植物解剖、形态与生理学》一书于2016年由Syrawood Publishing House出版,作者是Clive Koelling。本书共分为15章,汇集了著名专家的重要研究成果,提出了在应用领域中出现的挑战的后续解决方案,通过探索一个多样化的主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人类自古以来就依赖植物生存,植物的多种用途如药用等,也提高了其经济价值。植物细胞学和解剖学、分类学、植物多样性、民族植物学、植物病理学、古植物学等是已经深入讨论过的概念。《植物解剖、形态与生理学》一书中,研究人员介绍了植物解剖、形态与生理学中常用的概念,同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想法,阐明了植物学的未探索的方面。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及研究植物学、农业、生物学的学习者一个提示,帮助他们摸清研究重点,提出了涵盖这一广阔领域的多样化的主题,旨在介绍已经改变这一学科和帮助其进步的研究,为想要进一步研究植物解剖、形态与生理学的研究人员提供简明易懂的介绍以及方法技术指导。
总的来说,《植物解剖、形态与生理学》一书是一本理论结合应用的前沿书籍,每个章节都是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撰写,对于想要学习如果研究植物生理与形态的研究人员来说是一本很有意义的指导书籍,值得推荐。
本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复叶发育规律
Yuan
Wang, Rujin Chen
第2章 高甘露醇橄榄品种和低甘露醇橄榄品种叶片水分的日变化规律
Riccardo
Lo Bianco, Giuseppe Avellone
第3章 菲律宾棉兰老岛中部山区猪笼草属四新种(猪笼草科)
Thomas
Gronemeyer, Fulgent Coritico, Andreas Wistuba, David Marwinski Tobias Gieray,
Marius Micheler,
Francois Sockhom Mey, Victor Amoroso
第4章 莱茵衣藻有性生命周期对亚硝酸盐趋化作用的调控
Elena
Ermilova, Zhanneta Zalutskava
第5章 木葡聚糖侧链取代基的结构多样性与功能
Alex
Schultink, Lifeng Liu, Lei Zhu, Markus Pauly
第6章 光周期、温度和日光照对大豆等值线开花期影响的量化
Elroy
R. Cober, Daniel F. Curtis, Douglas W. Stewart, Malcolm J. Morrison
第7章 发芽期活细胞成像揭示了大麦糊粉细胞蛋白质储存液泡的动态管状结构
Verena Ibl, Eva Stoger
第8章 保护应激下花朵发育:从理论到现实应用
Noam
Chayut, Shiri Sobol, Nahum Nave, Alon Samach
第9章 谷氨酰胺转胺酶对花粉管生长的调控
Giampiero
Cai, Donatella Serafini-fracassini, Stefano Del Duca
第10章 衰老相关的液泡,是叶绿体蛋白质降解的特殊分解室吗?
Cristian
A. Carrion, Dana E. Martinez, M. Lorenza Costa, Juan Jose Guiamet
第11章 混交林原生暖季牧草对采收间隔和采收时间的营养价值响应
Vitalis
W. Temu, Brian J. Rude, Brian S. Baldwin
第12章 在不同的生产环境中,部分大麦(Hordeum
vulgl)低植酸突变对产量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Victor
Raboy, Kevin Peterson, Chad Jackson, Juliet M. Marshall, Gongshe Hu, Hirofumi
Saneoka, Phil Bregitzer
第13章 低植酸豌豆(Pisum satium L.)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含磷化合物的积累
Arun
S. K. Shunmugam, Cheryl Bock, Gene C. Arganosa, Fawzy Georges Gordon R Gray,
Thomas D. Warkentin
第14章 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参与细胞的延伸和分离
Yashodar
Babu, Martin Bayer
第15章 截断紫花苜蓿和rdn1突变体的裂根分析识别结瘤信号的多重自调节
Tessema
Kassaw, William Bridges Jr., Julia Frugoli
权限
贡献者名单
邹娟 武大生科院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