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多样性

Animal Diversity

作者:Cleveland Hickman, Susan Keen, Allan Larson, David Eisenhour

出版社:McGraw Hill

索书号:Q95

ISBN9781260240887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生物多样性编目基于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有赖于分类学家、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和分类研究。然而,当代生物分类学正处于十字路口。尽管近年来国家资助了生物多样性野外考察,但是由于大型珍稀动物数量的下降,以及各国对濒危物种实施保护,从野外获得哺乳动物的研究标本越来越困难。

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基础问题,“物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而物种概念又是生命科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概念。目前,有模式种、唯名论种、群体种、表型种、生态种、时间种、分支种和系谱种等数十个物种概念。因为分类学家可能无法就物种分类标准达成共识,一个专家对一个类群的知识往往囿于一个目、一个科、一个属、甚至一个种。当人们对物种的研究深入到DNA序列和基因组学水平,人们发现了许多以前肉眼无法察觉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以为新种的发表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和参考。有学者综述了91例涵盖所有生物类群的研究,他们发现使用系统发育种(系谱种)概念时,物种数目比使用非系统发育种概念时平均多121%。随着系统发育种概念的广泛被接受与应用,可以期待今后的研究中人们会发现、发表更多的新种。

当生殖隔离不再作为种的分类标准时,个体之间多大的差异是种级的差异,是由分类学家界定的。这些差异表现在DNA非编码区、基因、基因组、染色体组、蛋白质组、个体表型等层次。单个个体的DNA组在其一生中是不断变化的。DNA序列的差异是否导致了性状的差异,是使用DNA序列差异分类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即使是遗传组成相同时,表型也可能有差异。2001年诞生的第一只克隆猫(Cccat)的毛色和其提供遗传物质的母猫的毛色就不一样。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猫的X染色体上,由于提供遗传物质的母猫的1X染色体DNA被甲基化随机失活而造成了毛色的差异(Wikipedia, 2017)。加之不同物种处于其进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很难应用同一物种标准进行划分。

有学者对生物分类学家不能统一物种分类标准,从而无法建立唯一的分类体系而痛心疾首,认为这一状态妨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于是,他们号召人们结束这种无政府状态。殊不知,不同物种和分类系统是不同学者与学派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而生命世界客观存在。然而,这一客观在不断的演化之中。加之科学家都有创新求异的天性,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强求统一的、不变的生物分类体系。分类学应当注重于如何检验分类假说。

鉴于这一事实,人们在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时,灵活地运用了物种概念。于是,不同领域的专家拼出了一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拼图、不同国家的专家拼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拼图。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石。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落实在物种保护之上。因此,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www.iucnredlist.org)CITES附录(www.cites.org)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都基于物种而制定。然而,濒危物种的保护应当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我们既可以保护濒危的物种,也可以保护濒危的亚种。

《动物多样性》一书于2020年由McGraw Hill出版社出版,作者是Cleveland Hickman, Susan Keen, Allan LarsonDavid Eisenhour。本书是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季度的动物学课程而量身定做的教科书,适合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阅读学习。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动物多样性这一研究领域,首先介绍了动物学,动物多样性进化,动物生态学,动物分类学与系统发育学等一系列基础知识,然后分别讨论了从单细胞动物到哺乳动物群体的基本特征,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功能适应,以及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全面阐述了动物多样性。

本书作为研究动物多样性的专业书记,内容专业详实,语言浅显易懂,适合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动物多样性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除此之外本书还有以下特点:

1、本书不仅介绍了动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还分类群对动物的进化进行了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该领域的专业知识。

2、索引文献丰富,证明了这本书的知识性,真实性。而且,这些索引文献绝大部分都是最新研究,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前沿进展。

3、在本书的最后,将出现的专业词汇都罗列出来,大大方便了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对动物多样性研究的专业术语的认知。

4、本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图片生动形象,语言浅显易懂,语言介绍的同时,附上可以说明问题的图片,使得动物学相关专业知识变得简单易读,对初学者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目录

1. 动物学与动物多样性进化

2. 动物生态学

3. 动物的架构

4. 动物分类学与系统发育学

5. 单细胞真核生物

6. 海绵:海绵动物门

7. 刺丝胞动物和栉水母门动物

8. Xenacoelomorpha,扁形动物,腹毛动物,环口动物,包括毛颚动物和中生动物

9. 苔藓动物和担轮动物:环口动物, 内肛动物, 外肛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和纽形动物

10. 软体动物

11. 环节动物

12. 更小的蜕皮动物

13. 节肢动物

14.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15. 脊椎动物的起源:脊索动物

16.

17. 早期四足动物和现代两栖动物

18. 羊膜起源与非鸟类爬行动物

19. 鸟类

20. 哺乳动物

 

 

兰天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