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历史

Invertebrate History

作者:Elise E.B. LaDoceur

出版社:Wiley Blackwell Press

索书号:Q959.104/I-62/2021/Y

ISBN9781119507659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存约100余万种。包括原生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等。

1822年拉马克将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1877年德国学者海克尔将柱头虫、海鞘、文昌鱼等动物与脊椎动物合称脊索动物门,与无脊椎动物的各门并列,把脊椎动物在分类系统中降为脊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门,与半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并列。70年代以来半索动物已独立成门,由于后3个类群属于无脊椎动物范畴,这样无脊椎动物实际上包括了除脊椎动物亚门以外所有的动物门类,是动物学中的一个一般名称,而不是正式的分类阶元。

地球上无脊椎动物的出现至少早于脊椎动物1亿年。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化石见于古生代寒武纪,当时已有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及腕足动物。随后发展了古头足类及古棘皮动物的种类。寒武纪早期出现了原生生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和分类尚存疑的古杯动物。晚寒武纪节肢动物中的已绝灭类型——三叶虫遍布世界,具有重要的地层对比作用和古生物地理分区意义。奥陶纪动物群以三叶虫新属种的更替,具铰腕足类的大量发生和属种繁多,笔石动物门的兴起为3大特征。牙形石变得广布且属种增加,皱珊瑚和床板珊瑚首次出现。其他如苔藓虫、双壳类、海林檎、海百合和海胆类也都在奥陶纪出现了。在奥陶纪的海洋里,鹦鹉螺堪称顶级掠食者,它的身长可达11米,主要以三叶虫、海蝎子等为食,在那个海洋无脊椎动物鼎盛的时代,它以庞大的体型、灵敏的嗅觉和凶猛的嘴喙霸占着整个海洋。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志留纪以三叶虫的衰减、珊瑚、腕足类和苔藓虫的繁盛为标志;笔石类以单笔石为主要类型,软体类和牙形石在局部地已非常重要。最原始的似节肢动物化石(曾一度认为它是最早的,能在空气中呼吸的生物)也出现在志留纪,现在普遍认为它们是最早的淡水无脊椎动物。晚古生代时三叶虫巳很少了,然而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和头足类数量激增,形式多样。有孔虫(特别是内卷虫类)、牙形石、介形虫、苔藓虫和棘皮动物中的海蕾和海胆都十分普遍。最早的昆虫化石见于泥盆系。腕足类和双壳类中都出现了淡水类型,后者在欧洲的煤田地层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二叠纪末期,无脊椎动物界遭受了一场生物大绝灭事件的影响,它标志着号称“无脊椎动物时代”的古生代的结束,以脊椎动物中的恐龙繁荣著称的中生代开始了。一般而言,无脊椎动物在中生代以软体类占优势,珊瑚类、有孔虫类和棘皮类也有相当的数量;腕足类退化了,仅仅以小嘴贝类和穿孔贝类为代表。软体动物中双壳类和腹足类异常繁盛,出现了许多新科,而菊石类和箭石类在中生代海相动物群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由于它们演化迅速,分布广泛,在中生代生物地层学研究中的作用堪称首屈一指。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以恐龙类的突然消亡而成为地质界研究的焦点,它也预告了中生代的结束和新生代的开始。新生代期间,有孔虫、海绵动物、珊瑚类、苔藓虫、甲壳类、介形虫、昆虫类、腹足类和双壳类、棘皮动物中的海胆类都十分繁盛;尤其令人注目的是淡水的腹足类和双壳类已经相当普遍。我们今日所见到的无脊椎动物世界,是地球上生物将近6亿年以来发展的结果,但大约自侏罗纪以后,无脊椎动物界已大体呈现出与现今类似的面貌。

发展到如今,脊椎动物多数体小,但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大王乌贼属的动物体长可达18米,腕长11米,体重约2吨。无脊椎动物多数水生,大部分海产,如有孔虫、放射虫、钵水母、珊瑚虫、乌贼及棘皮动物等,全部为海产,部分种类生活于淡水,如水螅、一些螺类、蚌类及淡水虾蟹等。蜗牛、鼠妇等则生活于潮湿的陆地。而蜘蛛、多足类、昆虫则绝大多数是陆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大多自由生活。在水生的种类中,体小的营浮游生活;身体具外壳的或在水底爬行(如虾、蟹),或埋栖于水底泥沙中(如沙蚕类),或固着在水中外物上(如藤壶、牡蛎等)。无脊椎动物也有不少寄生的种类,寄生于其他动物、植物体表或体内(如寄生原虫、吸虫、绦虫、棘头虫等)。有些种类如蚓蛔虫和猪蛔虫等可给人类带来危害。

《无脊椎动物历史》一书于2020年由Wiley-Blackwell出版社联合出版。编者希望这本书能为学习无脊椎动物或相关从业者提供基本信息,帮助人们全面了解该领域的重点内容。

本书作为研究无脊椎动物的专业书记,内容专业详实,语言浅显易懂,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点:

1、本书不仅介绍了无脊椎动物的基础知识,还结合具体实例的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无脊椎动物演变历史。

2、索引文献丰富,证明了这本书的知识性,真实性。而且,这些索引文献绝大部分都是最新研究,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前沿进展。

3、在本书的最后,将出现的专业词汇都罗列出来,大大方便了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对无脊椎动物研究的专业术语的认知。

4、本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图片生动形象,语言浅显易懂,语言介绍的同时,附上可以说明问题的图片,使得动物学相关专业知识变得简单易读,对初学者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目录

1.      棘皮动物

2.      多孔动物

3.      刺胞动物

4.      贝类:腹足类

5.      贝类:头足类

6.      贝类:双壳类

7.      环节动物

8.      节肢动物:蜘蛛纲

9.      节肢动物:肢口纲

10.   节肢动物:多足类

11.   节肢动物:十足类

12.   节肢动物:昆虫纲

 

 

兰天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