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自然简史

Dinosaurs: A Concise Natural History

作者:David E. Fastovsky, David B. Weishampel

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索书号:Q915

ISBN9781108469296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古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萌芽,但受限于中世纪“上帝最大”的理念,整个学科停滞到17世纪才复苏,而恐龙一词则更要到19世纪才出现。17世纪以来,恐龙化石曾被当成巨型鱼类、大象腿骨甚至巨人阴囊,第一个被正确描述为“巨型爬行动物”则一直要到1824年,由牛津大学的传教士威廉·巴克兰命名的巨齿龙,以及1825年由英国医生曼特尔所发表的禽龙,但这时还仅是将这些骨头当成发育过剩的古代蜥蜴。随着越来越多化石的发现,开始有人注意到这些化石与现生的蜥蜴、鳄鱼都不相同,因此1841年理查德·欧文提出了恐龙类的分类概念,正式揭开这一类群的研究序幕。

恐龙虽然被自立了一派,但对爬行动物的刻板印象仍旧继续荼毒人们的认知,例如在1851年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中,禽龙和巨齿龙的复原模型都是用四条粗壮的腿趴在地上。这个形象的修正一直到1878年,在比利时地下300米的矿坑找到完整的禽龙骨架,由于前后肢的比例明显不同,才让恐龙像袋鼠依样挺直腰版,直直站立。其后恐龙化石的研究热潮也从欧洲转移到世界各地,例如发生在美国西部著名的“化石战争”就由马什和柯普两位古生物学家为了争夺化石所引起,也在当地发现了剑龙、梁龙、异特龙等恐龙巨星。此外,非洲和亚洲也都有许多西方国家的考察团、探险队进行化石挖掘,如在埃及也发现了大型肉食恐龙如棘龙、鲨齿龙以及东非有五层楼高的腕龙;而亚洲则发现第一窝恐龙蛋,戈壁沙漠也发现原角龙、窃蛋龙和迅猛龙等等。

直到近代,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甚至挖到了澳大利亚、南极都有找到恐龙化石,因此当时的恐龙算是实质意义上的称霸全地球。而在南美和非洲的三叠纪地层中找到许多早期的恐龙,更让人们有机会得以一窥恐龙起源的奥秘。

最早怀疑恐龙和鸟类有关联的是提倡“演化论”的达尔文和赫胥黎阵营,他们认为1860年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就是爬行动物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物种。而发明恐龙一词的欧文则在这件事情上认怂,坚信始祖鸟只是一只保留胚胎特征的鸟。由于材料缺乏,这个争议就被搁置许久。事件的转机出现在1930年,在美国和蒙古发现的许多小型肉食恐龙,如恐爪龙、迅猛龙、窃蛋龙等等在骨骼结构上与鸟类有许多相似。

  这一变革对恐龙形象的影响重大,如1960年代末期开始有学者提出恐龙应该不是庞大、迟钝的爬行动物,而是更接近鸟类有着高代谢率以及敏捷聪慧的行动力。而骨骼上,恐龙从袋鼠式站立又弯下了腰,脊椎平行于地面,和鸟类一样。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1993年上映的侏罗纪公园,斯皮尔伯格按照当时最前沿的复原,创造了一个霸王龙弯下腰狂奔、迅猛龙聪慧而狡猾的惊悚灾难电影。但恐龙的形象转变到这里还没画上休止符,后续更多研究表明恐龙时代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蓬松和毛茸茸。

一直以来,羽毛被当作是鸟类的专利,但20世纪末,中国开始发现大量精美的恐龙化石,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们都带着羽毛。这一波化石的发现,带来划时代的进展,让中国瞬时跃上古生物研究的中心地位。这些带羽毛恐龙不只佐证了恐龙到鸟类的演化途径,更是见证了羽毛发展的过程。例如在一系列的化石中,我们能看到羽毛从绒毛状到含有中轴的对称羽毛,再从对称变成不对称羽毛来适应飞行。而羽毛的位置也见证了对于飞行的尝试。现在看看鸡、鸭、麻雀、鸽子等鸟类,可以发现它们的脚上都是光秃秃的,没有羽毛更没有翅膀。但在著名的小盗龙中,就能见到腿上还有羽毛,代表鸟类在完全适应于飞翔前,也是有经历过四翼滑翔的阶段(正如蝙蝠和飞鼠,它们的腿都还连接着翼膜来帮助滑翔)

而后续更多化石研究中,也不断在扩大羽毛的分布范围,如镰刀龙类、暴龙类、窃蛋龙类等兽脚类恐龙也都发现羽毛分布,不仅如此,更在鸟臀类恐龙的鹦鹉嘴龙、天宇龙以及库林达奔龙也都找到羽毛,因此羽毛可能从恐龙祖先的时代开始就已经穿上了。2018年的研究更发现翼龙身上的毛发有类似鸟类羽毛结构的存在,如果这两种毛状结构同源,那羽毛的分布应该比我们预想的更早且更广泛分布在中生代的恐龙类及翼龙类等爬行动物中。

《恐龙:自然简史》一书于2021年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社出版,作者是David E. FastovskyDavid B. Weishampel。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包括该领域的新发现,如在中国发现的有齿鸟类标本和最近发现的恐龙软解剖。著名古生物学家John Sibbick的插图和精心挑选的照片清楚地展示了恐龙的样子、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在地球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本书以现代进化生物学的共同语言——系统发育系统学为基础,并通过大量的插图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恐龙的进化,分类以及灭绝。本书的语言生动有趣,鼓励读者提出问题并批判性地评估数据,无论是否具有专业背景的读者都可以很好地学到知识。

本书作为研究恐龙简史的专业书记,内容专业详实,语言浅显易懂。除此之外本书还有以下特点:

1、在本书的最后,将出现的专业词汇都罗列出来,大大方便了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对恐龙简史研究的专业术语的认知。

2、本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图片生动形象,语言浅显易懂,语言介绍的同时,附上可以说明问题的图片,使得相关专业知识变得简单易读,对初学者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目录

1. 引言

2. 蜥臀类:食肉,有力量且体型巨大

3. 鸟臀目:有甲、有角的鸭嘴龙

4. 恒温动物、地方性分布和灭绝

 

 

兰天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