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哲学导论》

Bioethics: A Philosophical Introduction

作者:Stephen Holland

出版社:‎ Polity

索书号:R-052/H737e(2)/2017/Y

ISBN9780745690605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这本书的目的是介绍生物伦理学讨论一些当代问题在一个哲学的方式。“生命伦理”可以指任何由生物科学的进步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但在这里,这个主题在两方面受到了更多的限制。首先,重点往往是与健康和医学直接相关的问题;因此,例如,围绕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只是顺带一提。其次,这本书倾向于专注于伦理方面的挑战,这是由于相当惊人的生物医学进步,比如遗传学(尽管这不是硬性的,因为传统的医学伦理问题,如提前护理计划和安乐死,也被讨论)

为此,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道德地位;生、死、杀;个人身份;自然的规范性。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让我们首先考虑了道德地位。所有的生物伦理问题都涉及具有道德地位的实体。例如,体外受精、堕胎、动物实验和器官移植在道德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胚胎、胎儿、动物、尸体和死亡患者的身体部位似乎具有道德地位。如果没有这些实体的道德地位,就不会有——或者至少得多——道德争议。一些生物伦理问题实际上,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与相关实体的道德地位有关。第一部分的两章通过道德地位的概念,分别讨论了关于干细胞治疗和异种移植的两个当代生物伦理争议。许多种类的实体都是相关的,因为它们存在受到这些生物医学创新的影响,包括胚胎、病人、人类非人类和非人类动物。是否,在什么程度上,以及在什么基础上这些每一个具有道德地位-以及这对这些生物医学创新的道德允许的影响-被讨论。

第二个主题是关于生命、死亡和杀戮。这一部分涉及三条这样的原则。第4章根据死亡的定义和诊断论述了第二项原则。从心脏呼吸到大脑相关的死亡定义的转变对这一点很重要,就像关于整体死亡标准和更高大脑死亡标准的争论一样。但这里存在着深刻的不可调和性,因为我们对死亡的概念是如此丰富和复杂,必然会有我们不知道病人是死是活的情况。第五章着重论述了第三条生命终结原则。我们在道德上倾向于被动安乐死,而不是主动安乐死。这是由杀人和任其死亡之间的道德区别所支撑的,但似乎,尽管杀人和任其死亡在道德上是不同的,但这只是造成生命终结特定情况下道德差异的无数因素之一。因此,第二部分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得出结论,认为所考虑的生命终结原则中没有一个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有用。

第三个主题是人格同一性。一个实用的、接地气的方法是把它称为“别人的问题”。第三部分讨论了三个“别人的问题”。第六章讨论着床前的基因干预。假设一个受精卵被以一种非常激进的方式进行基因改造,以避免遗传疾病或残疾。这个人的存在与那个本来应该存在的人不同吗?如果是这样,干预并不能改善个人的生活;相反,基因改造用更健康的替代品取代了一个残疾的人。这将改变手术的伦理,因为它将不再被视为一种治疗。第7章集中在预先护理计划,如预先决定,提前的决定应该由某人为自己做,但一些医疗状况会极大地改变人。例如,一个预先决定的作者患上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并经历了重大的心理变化。病人还能做主吗?如果不是,那么在决定治疗时援引预先决定,想必在道德上是不允许的。这一主题将在第8章通过一个特定的案例研究加以探讨。

最后一个主题是干扰自然。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新的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以及基于遗传学的可行实践——如基因增强和克隆——经常受到“不自然”的抱怨。

最后,这是2003年出版的这本书的第二版。自第一版出版以来的15年里,无论是生物伦理学还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反映在这本书的变化方式上。所有章节都是根据生物医学的发展,哲学生物伦理学和立法和政策的社会变化而更新的。有些章节——尤其是第1章和第4——已经完全重写,以更好地反映作者对这些问题的当前观点。自第一版出版以来,关于一些突出的话题有了新的讨论,比如最低限度意识状态(8),它在2002年被确立为一种诊断类别。但令人惊讶和欣慰的是,尽管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取得了所有的发展,这本书的主题仍然固定在不断变化的主题上:道德地位、个人身份、生与死,以及来自自然的论点仍然是生命伦理学的中心问题。

《生命伦理学:哲学导论》一书于2017年由 Polity出版,作者是Stephen HollandStephen Holland是约克大学哲学和健康科学系的学者。

这本书为当代生命伦理学提供了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介绍。它还就当前的生物伦理问题提出了具有挑衅性的、有哲学依据的论点。荷兰参与了从更为常见的辩论,如安乐死、拒绝治疗的提前决定和新的生殖技术,到遗传学最新发展的哲学意义,包括产前基因治疗、基因增强和人类克隆。这本书围绕四个关键主题展开。第一个是道德地位:人类胚胎或动物的道德地位对我们的生物医学实践有什么影响?第二个主题“生命、死亡和杀戮”着眼于结束或未能延长人类生命的伦理。霍兰德接着探讨了当代生物伦理学辩论中提出的各种个人身份问题。最后,他提出并发展了《自然》观点的一个版本,该观点在生物伦理学中仍有影响力,以便理解一些生物医学创新是非自然的反对意见。以这种方式组织讨论可以创建一个引人入胜的生物伦理学导论,这是学生的理想教科书,同时提供了许多激励该领域同事的内容。

第二版已全面更新,以反映生物伦理学的最新进展,并包含了关于最低意识状态下患者的伦理治疗的全新章节。

本书作为讲述生物伦理学的书籍,内容专业详实,语言浅显易懂,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浅显易懂,帮助读者理解

2、含有大量参考文献,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生物伦理学的相关知识

3、本书最后罗列大量生物伦理学的专业词汇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道德状况

1.       干细胞研究和治疗

2.       异种移植

第二部分:生命、死亡和死亡

3.       生命的价值

4.       死亡是什么?

5.       杀戮与放任死亡

第三部分:个人意愿

6.       产前基因干预

7.       提前护理计划

8.       最低意识状态

第四部分: “自然”的规范性

9.       管理繁殖

10.   遗传增强

11.   克隆人类

 

 

王昊宇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