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的故事》

Our Human Story

作者:Louise Humphrey , Chris Stringer

出版社:‎ Natural History Museum

书号:Q981/H926/2018/Y

ISBN9780565093914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今天,我们是地球上唯一的人类物种,而且我们在地理上比以往任何人类都要广泛。尽管世界各地的人有许多不同的身材、身材和肤色,有许多文化差异,但毫无疑问,我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那就是智人。从解剖学上讲,活着的人类在骨骼上有一些特定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可以从化石残骸中识别出来,比如高而圆的脑壳、前额下方的小脸、下颌的下巴(甚至婴儿也有)、小而分开的眉脊、相对狭窄的肩膀、躯干和骨盆。被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三维x射线技术的数据显示,我们的中耳和内耳解剖结构以及我们的微观牙齿结构与其他人类物种相似地不同。我们可以通过牙齿珐琅质每天细微的生长线辨别出来,这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年龄,现代人的特点是长时间缓慢地成长到成熟,使大脑有时间发展,并吸收文化知识。这种延长的生长期似乎是现代人类的一个独特特征,尽管尼安德特人的大脑也差不多大,几乎与之相匹配。

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 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

在漫长的时间里,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意味着经过思考的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的飞跃,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结束,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

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结束后,人类的体制形态仍在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发展过程主要采用两种分期法。一是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三个阶段,智人又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另一种是把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的人与不会制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区别开来,单独列为一个阶段,称为最早的人属,其后的阶段分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两者相较,后者比较妥善。

最早的人属成员,一般是指直立人之前的人类,首先是"能人"。能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180万年前。能人化石最早是1960年起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陆续发现的。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彼弗拉发现了一个头骨的150多块碎片,定年为290万年前。由于这个头骨没有突出而相连的眉脊,所以它在进化系统中的位置还有争议。从1974年开始,英国人类学家M.D.李基在坦桑尼亚的莱托利尔地层发现了一些人类化石。1978年在莱托利尔地层中发现了留在火山凝灰岩中的人类足印,年代测定为380万年至360万年前之间。足印属一大一小两个个体,圆形的足跟,大足趾与其他四趾并列位于足前方,这些都是人类的特征。莱托利尔地层的化石可能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人属化石材料。

直立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或150万年前至30万或20万年前。直立人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子明显增大,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脑量的增大是直立人体质进步的最大特点,一些人类学家认为直立人已有人类的有声语言。直立人身高平均为160厘米,比南方古猿增加很多,其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说明原始人类发展到这一阶段,其直立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直立人的化石最早是1890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瓦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特立尼尔附近发现的。1892年又在同一地方发现一根与现代人相似的大腿骨。1929年,中国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直立人的化石分布在欧、亚、非三洲。我国发现的直立人已有十多次,除北京人外,还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等。

早期智人生活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早期智人的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其脑容量达1300-1750毫升,但仍保留了一些较原始的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颏部不明显等。一般认为早期智人是由直立人演化而来的。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因此过去曾把这一阶段的人类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指距今四五万年前至一万年前的化石人类。晚期智人的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颏明显,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类已没有多大差别。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洲也有发现。1868年在法国发现的克罗马农人是最早被发现的晚期智人,体质形态很像现代的欧洲人。非洲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形态显示出非洲黑人的特征。我国发现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河套人等,显示出蒙古人种的特征。这些具有不同体型特征的化石,说明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人类学者把现代人类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

《我们人类的故事》一书于2018‎ Natural History Museum出版,作者是Louise Humphrey , Chris Stringer。我们的《人类故事》是我们化石亲属的指南,从最早的原始人类,如600万至700万年前的撒哈拉人,到我们自己的物种智人。在过去的25年里,由于新的发现和对过去存在的多样性的日益理解,人类进化史上的物种名称激增。路易丝·汉弗莱(Louise Humphrey)和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利用这一新信息以及他们自己的大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每一个关键物种代表什么,以及它如何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进化。

路易丝·汉弗莱(Louise Humphrey)是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人类起源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从骨骼和牙列重建生命史。克里斯·斯特林格是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起源研究的领导者。他是《人类进化的完整世界和孤独的幸存者》的作者。

本书作为讲述人类进化的书籍,内容专业详实,语言浅显易懂,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浅显易懂,图文结合,帮助读者理解

2、含有大量参考文献,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人类进化的相关知识

3、本书最后罗列大量人类进化的专业词汇

 

本书目录

第一章我们最亲近的亲属

第二章前三百万年

第三章南方古猿

第四章寄生类

第五章人类的起源

第六章人类属

 

 

王昊宇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