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的生态和环境生理学》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hysiology of mammals作者:Philip C. Withers, Christine E. Cooper, Shane K.
Maloney, Francisco Bozinovic, Ariovaldo
P. Cruz Neto
出版社:OUP Oxford
索书号:Q959.805/W824/2016/Y
ISBN:9780199642724
哺乳动物(约5700种现存物种)存在于地球上的每个生物群落中。它们很容易从一些一般特征辨认出来,这些特征定义了它们的“蓝图”(基本结构计划)。它们从早期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比现在早2亿多年。鸟类(鸟类)也起源于爬行动物,但来自一个非常不同和先进的群体(恐龙)。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相似之处反映出他们共同的爬行类动物的祖先和后来的独立进化等特征。
林奈在1757年创造了哺乳动物一词。哺乳动物基本的定义特征是雌性哺乳动物用乳汁来哺育幼崽。其他定义哺乳动物的特征是身体保温(皮毛),通过内部产生热量来调节体温(恒温动物),活产(除了单孔目动物,它会产卵),产生浓缩尿液的能力,汗腺(在许多但不是所有的物种中),分化和特殊化的牙齿,复杂的感觉系统(包括化学感受器、视觉、热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和电感受器)、三个中耳小听骨和一个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层)。哺乳动物的这种基本的特征起源于它们的爬行动物祖先,一群类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被称为兽孔类。兽孔目在二叠纪(约280-230 MYBP),较早的时候从其他爬行动物谱系中分离出来,并在三叠纪时期持续存在,最初由更成功的恐龙和其他“统治”的爬行动物主导。早期的哺乳动物就是由这些侏罗纪时期(230-140 MYBP)的哺乳类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然后在白垩纪(140-65 MYBP)迅速多样化,与此同时恐龙的灭绝。
哺乳动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特征,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特征是:智力和感觉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保持恒温,繁殖效率的提高,获得食物及处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强,体表有毛、胎生,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脑较大而发达。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体直接产出胎儿。母体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儿。这一切涉及身体各部分结构的改变,包括脑容量的增大和新脑皮的出现,视觉和嗅觉的高度发展,听觉比其他脊椎动物有更大的特化;牙齿和消化系统的特化有利于食物的有效利用;四肢的特化增强了活动能力。有助于获得食物和逃避敌害;呼吸、循环系统的完善和独特的毛被覆盖体表有助于维持其恒定的体温,从而保证它们在广阔的环境条件下生存。胎生、哺乳等特有特征,保证其后代有更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种类的复杂社群行为的发展。
哺乳动物另一个的特征是具有乳腺(无论雌雄),其中雌性哺乳动物的乳腺高度发达。在辨别雄性和雌性哺乳动物上,可以根据汗腺、毛发、中耳听小骨以及脑部新皮质上的不同来区别。除五种单孔目的哺乳动物外,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直接生产后代的。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拥有专门适应其生存条件而成的牙齿。哺乳动物以脑调节体内温度和循坏系统(包括心脏)。
哺乳动物是由拟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由于其特有的恒温优势以及中生代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哺乳动物得以大发展。该展厅馆分别详细介绍了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食肉类、灵长类和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以及著名的山旺生物群。
哺乳动物来自兽齿类爬行动物,但是不能确定是哪一类兽齿类。因为在兽齿类动物里,进步性质和原始性质交错存在,十分复杂。如早期兽头类的很多特点都很原始,但颞孔却增大,而且已出现了2—3—3—3—3的哺乳动物式的趾式。三列齿兽已有很多进步性质,几乎可以把它放到哺乳动物中去,然而它却仍然保留着爬行动物的上下颌连接方式,即关节骨一方骨的连接。因此对哺乳动物的祖先曾作过种种推测,如犬齿兽类、包氏兽类、鼬龙类、三列齿兽类。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哺乳动物是多源的,即认为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其中有胎盘类占主要地位)起源于犬齿类,但在种类繁多的中生代哺乳动物里也有起源于其他兽齿类的。
自侏罗纪晚期起,哺乳动物便开始登上大自然的历史舞台。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是在中国发现的吴氏巨颅兽(Hadrocodium wui),它生活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从化石上看,哺乳动物(尤其是早期的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非常重要的区别在于其牙齿。爬行动物的每颗牙齿都是同样的,彼此没有区别,而哺乳动物的牙齿按它们在颌上的不同位置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动物学家可以透过各种牙齿类型的排列(齿列)来辨识不同品种的动物。此外爬行动物的牙齿不断更新,哺乳动物的牙齿除乳牙外不再更新。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耳中有三块骨头。它们是由爬行动物的两块颌骨进化而来的。到第三纪为止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很小。
《哺乳动物的生态和环境生理学》一书于2016年由OUP Oxford出版,作者是Philip C. Withers, Christine E. Cooper, Shane K.
Maloney, Francisco Bozinovic, Ariovaldo
P. Cruz Neto。哺乳动物是所谓的“巅峰”脊椎动物群,成功地在几乎所有陆地环境以及空气(蝙蝠)和海洋(尤其是鳍足类动物和鲸类动物)中定居。哺乳动物如何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运作和生存长期以来一直令哺乳动物学家、比较生理学家和生态学家着迷。哺乳动物的生态和环境生理学探索了使哺乳动物的壮观适应成为可能的生理机制和进化的必要性。它总结了我们目前对哺乳动物在各种生态和环境环境中生存的复杂而复杂的生理方法的了解:陆地、空中和水生。作者在其广泛的探索方法中具有很强的比较和定量重点
哺乳动物生态生理学。与生态与环境生理学丛书的其他书籍一样,重点是哺乳动物独特的生理特征,它们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以及当前的实验技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本易于阅读的文本适合哺乳动物比较生理学和生理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包括哺乳动物生态学专业课程。对于许多需要对该主题进行简明概述的专业乳腺科医生来说,它也很有价值和有用。
本书作为讲述哺乳动物生态生理学的书籍,内容专业详实,语言浅显易懂,具有以下特点:
1、 带有图表有助于阐明概念。
2、本书最后罗列专业词汇,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哺乳动物生理生态的知识
3、语言带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兴趣
4、 文章最后罗列参考文献,读者可进一步了解哺乳动物生理生态的相关知识
本书目录
1.
哺乳动物简介
2.
一般的生理原理
3.
哺乳动物生理特性
4.
极端环境的生理适应
5.
概念、方法、技术和应用
6.
结论和未来展望
王昊宇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