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

Ecosystem Diversity of China

 

作者:LYU Shihai, ZHENG Zhirong

出版:Science Press

索书号:Q16/E19a/2020/Y

ISBN: 978-7-03-066316-0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1997)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护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中,生物多样性的开发与利用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直接价值,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个方面。⑵间接价值。生物资源的间接价值是与生态系统功能有关,它并不表现在国家的核算体制上,但它们的价值可能大大超过直接价值。直接价值常常源于间接价值,因为收获的动植物物种必须有它们的生存环境,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没有消费和生产使用价值的物种可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供养那些有使用和消费价值的物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四种价值。

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样性专家把中国生物多样性排在12个全球最丰富国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国家中,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1.物种高度丰富 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

2.特有属、种繁多 中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银杉攀枝花苏铁,等等。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在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如松杉类植物,世界现存7个科中,中国有6个科。动物中的大熊猫、白鳍豚、羚羊、扬子鳄、大鲵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 中国有数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很早就对自然环境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植繁育,因而中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例如,我国有经济树种1000种以上。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有地方品种50000个;是大豆的故乡,有地方品种20000个;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等等。

5.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中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中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中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 中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多山,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气候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物群落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在北方,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向西依次更替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极旱荒漠;在南方,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江南丘陵)和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云贵高原)在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发生不少同属不同种的物种替代。

《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一书于2020年由Science Press出版,作者是LYU Shihai, ZHENG Zhirong。本书共分为10个章节,以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入手,从森林生态系统、灌木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岛屿生态系统9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现状与特征。

据《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一书介绍,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带多,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是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国之一。根据《中国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估(2010-2015)》,2015年中国以草地、森林、农田和荒漠4种生态系统类型为主,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2.6%。提供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自然空间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8.0%,主要由森林、灌丛、草原、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组成。其中农业用地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9%,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其中城市空间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1%,主要由城市建设用地生态系统组成。

中国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率先完成了《中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2011-2030)》,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因此,借值《生物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之际,《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一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总结存在的问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更有效的贡献。此外,本书结构清晰,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概括性应用性强,对于想了解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生、科研人员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一书值得参阅。

 

本书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简介

第二章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

2. 1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

2. 2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服务

2. 3国家林业重大项目成果

2.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与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灌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1类型与分布

3.2植物群落特征与碳汇服务

3.3稳定性评估及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4.1区域分布和特点

4.2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评估

4.3草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

4.4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4.5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沙漠生态系统多样性

5.1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

5.2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3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特征

5.4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

5.5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力

5.6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

6.1农田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

6.2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6.3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

6.4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护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7.1城市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

7.2城市生态系统格局及其演变

7.3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

7.4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8.1淡水湿地现状、分布及格局资源

8.2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管理

8.3威胁和未来的挑战

8.4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对策与措施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

9.1河口生态系统

9.2湾生态系统

9.3浅海生态系统

9.4上升流生态系统

9.5深海生态系统

9.6红树林生态系统

9.7珊瑚礁生态系统

9.8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9.9海草床生态系统

第十章 岛屿生态系统多样性

10. 1岛屿生态系统特征

10.2岛屿生态系统类型

10.3岛屿生态系统分布

10.4岛屿生态系统面积和形态

10.5岛屿生物多样性

10.6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10.7对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邹娟  武大生科院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