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种:生态、影响和潜在用途

Invasive Species: Ecology, Impacts, and Potential Uses作者:Vinícius Londe

出版社:Nova Science Publishers

索书号:Q16/I-621/2020/Y

ISBN9781536178906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外来物种定义为: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分类单元,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在自然分布范围之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这些物种不可能存活。

一个外来物种是否为外来入侵物种,关键是看它是否对本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具有负面影响,有些物种虽然为外来物种,但对当地却具有重要的正面作用,这类物种则不能叫外来入侵物种,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目前广泛栽培与养殖的一些物种,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和一些引进的养殖动物等等,这些虽然都是外来物种,但却不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外来物种变成外来入侵物种,一般要有这几个步骤:定殖、建群、扩散和入侵,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因此,外来入侵物种与外来物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所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是那些来自外部的、能够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打破当地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环境或者具有其他负面影响的非本地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既包括来自一个国家外部的入侵物种,也包括来自一个国家内部其他地区的入侵物种,入侵物种一般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侵入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物种;(2)在侵入地区能自我繁衍;(3)对经济、生态、生物多样性和社会导致危害。目前,在不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都是指来自国外的物种。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万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从而打破原有的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外来入侵物种是导致生态系统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的主要通道之一就是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旅行等过程,由人类有意或者无意地携带进入国内,从而导致外来生物侵入中国。但有意或无意携带这些具有成为潜在入侵物种的人们,一是因为意识不强,二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三是为了减少麻烦或花费,或者是其他原因,往往会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潜在携带者,因此需要加强严格的海关检疫把关。

外来入侵物种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 有意引种后失去控制,包括: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观赏等目的有意引进某些物种,失去控制导致该物种的泛滥成灾。如我国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的水花生、水葫芦等。(2) 无意带入,主要包括随交通工具带入(如豚草);随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带入(假高粱随进口粮食夹带传入);随动植物引种带入(毒麦随进口种子传入我国);国际游客及其行李带入(北美车前);国际航运的压舱水携带(主要包括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及其卵、幼体或孢子。(3) 自然传播,包括通过自身繁殖扩散和风力、水流、动物等途径进行的自然扩散。当然,上述只是大致分类,现实中,物种的入侵途径要复杂得多。

国际旅行是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之一,回国时携带的种子、鲜花都有可能造成无意识的外来入侵物种传播。由于这些外来物种在中国没有天敌,一旦遇到合适的生境很容易形成种群并扩散;而携带的鲜肉、鲜花、木制玩具有可能成为其它生物,比如寄生生物、境外害虫的虫卵或有害微生 物的载体。这些有害生物往往通过这种方式随着人的员流动无意地被携带进入中国,具有潜在的风险。

入侵物种:生态、影响和潜在用途》一书于2020年由Nova Science Publishers出版社出版,作者是Vinícius Londe。入侵植物物种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几乎占据了全球所有环境。它们对本地生物群的影响可能是可变的,但它们通常会对本地物种产生负面影响。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入侵物种的研究兴趣有所增长,并且正在就此主题进行许多研究。在这本书中,作者定量地说明了自2000年以来对入侵植物的研究如何增加,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哪些研究主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本书还报告了有关栖息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入侵物种的各种信息。介绍了新西兰泥蜗牛的时空分析,以及巴西响尾蛇的分布。在过去的十年中,本书对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进行了许多研究,本卷部分描述了结果。群岛上的本地植物和动物正受到外来和入侵物种的威胁。城市中心附近的保护区尤其受到入侵物种的影响,通过在大西洋森林遗迹中进行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说法。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外来和入侵树种如何影响附生物种的多样性和结构。在这里,读者将了解入侵物种如何在具有百年历史的油棕林中建立附生植物群落。虽然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造成严重问题,但其中一些也可用于缓解空气、水和土壤污染。

本书作为研究入侵物种:生态、影响和潜在用途的专业书记,内容专业详实,语言浅显易懂,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点:

1、本书不仅介绍了入侵物种:生态、影响和潜在用途的基础知识,还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技术,并结合具体实例的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入侵物种:生态、影响和潜在用途。

2、索引文献丰富,证明了这本书的知识性,真实性。而且,这些索引文献绝大部分都是最新研究,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前沿进展。

3、在本书的最后,将出现的专业词汇都罗列出来,大大方便了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对入侵物种:生态、影响和潜在用途研究专业术语的认知。

4、本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语言浅显易懂,对于初学者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目录

1. 入侵调查:新西兰蜗牛对淡水和咸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2. 里约热内卢州大西洋森林中的巴西响尾蛇:生物入侵案例还是公共卫生红色警报?

3. Fernando de Noronha 群岛的陆生入侵物种:我们所知道的和前进的道路

4. 外来植物对巴西东南部里约热内卢尼泰罗伊城市森林碎片的生物入侵

5. 外来入侵棕榈树改变了大西洋森林岛上血管附生群落的结构

6. 对入侵植物的极大兴趣和主要研究主题的变化:过去两年的分析

7. 入侵木材衍生的纳米多孔碳用于缓解水和空气污染

8. 墨西哥一半的入侵植物物种可能对重金属植物修复有用

 

 

兰天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