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Replication
作者:Tom Lee
索书号:Q523/D418y/2015/Y
ISBN:9781632391520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DNA复制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DNA复制发生在所有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中,是生物遗传的基础。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的分裂间期S期进行复制,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通过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机制得以顺利完成。
DNA复制主要包括引发、延伸、终止三个阶段。DNA复制始于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复制起点),即启动蛋白的靶标位点。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 (富含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碱基)的序列,因为AT碱基对具有两个氢键(而不是CG对中形成的三个),因此更易于DNA双链的分离。一旦复制起点被识别,启动蛋白就会募集其他蛋白质一起形成前复制复合物,从而解开双链DNA,形成复制叉。复制叉的形成是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过程。这些酶包括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 ssbDNA蛋白)和DNA解链酶(DNA helicase)。ssbDNA蛋白是较牢固结合在单链DNA上的蛋白质,作用是保证解旋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等待单链复制后才脱下来,重新循环。因此,ssbDNA蛋白仅保持单链的存在,不起解旋作用。DNA解链酶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以解开双链DNA。
DNA在复制前不仅是双螺旋而且处于超螺旋状态,而超螺旋状态的存在是解链前的必须结构状态,参与解链的除解链酶外,还有一些特定蛋白质。一旦DNA局部双链解开,就必须有ssbDNA蛋白以稳定解开的单链,保证此局部不会恢复成双链。两条单链DNA复制的引发过程有所差异,但是不论是前导链还是后随链,都需要一段RNA引物用于开始子链DNA的合成。因此前导链与后随链的差别在于前者从复制起始点开始按5'—3'持续的合成下去,不形成冈崎片段,后者则随着复制叉的出现,不断合成长约2-3kb的冈崎片段。
多种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大肠杆菌中,DNA Pol III是主要负责DNA复制的聚合酶。它在复制分支上组装成复制复合体,具有极高的持续性,在整个复制周期中保持完整。相反,DNA Pol I是负责用DNA替换RNA引物的酶。DNA Pol I除了具有聚合酶活性外,还具有5'至3'外切核酸酶活性,并利用其外切核酸酶活性降解RNA引物。Pol I在DNA复制中的主要功能是创建许多短DNA片段,而不是产生非常长的片段。在真核生物中,Pol α有助于启动复制,因为它与引物酶形成复合物。Pol ε和Pol δ负责前导链的合成。Pol δ还负责引物的去除,而Pol ε也参与复制期间DNA的修复 。
在复制叉附近,形成了以两套DNA聚合酶Ⅲ全酶分子、引发体和螺旋构成的类似核糖体大小的复合体,称为DNA复制体(replisome)。复制体在DNA前导链模板和滞后链模板上移动时便合成了连续的DNA前导链和由许多冈崎片段组成的滞后链。在DNA合成延伸过程中主要是DNA聚合酶Ⅲ的作用。当冈崎片段形成后,DNA聚合酶I通过其5'→3'外切酶活性切除冈崎片段上的RNA引物,同时,利用后一个冈崎片段作为引物由5'→3'合成DNA。最后两个冈崎片段由DNA连接酶将其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滞后链。
真核生物在染色体的多个点开始DNA复制,因此复制叉在染色体的许多点处相遇并终止。由于真核生物具有线性染色体,DNA复制无法到达染色体的最末端。由于这个问题,在染色体末端的DNA在每个复制周期中都会丢失。端粒是接近末端的重复DNA区域,有助于防止基因丢失。端粒缩短是体细胞中的正常过程,它缩短了子DNA染色体的端粒。因此,在DNA丢失阻止进一步分裂之前,细胞只能分裂一定次数。 在生殖细胞中,端粒酶延伸端粒区域的重复序列以防止降解。
DNA复制的终止发生在特定的基因位点,即复制终止位点。该位点的终止位点序列被与该序列结合的阻止DNA复制的蛋白质识别并结合,阻止了复制叉前进,复制终止。细菌物的DNA复制末端位点结合蛋白又称Ter蛋白。因为细菌具有环状染色体,所以当两个复制叉在亲本染色体的另一端彼此相遇时复制终止发生。大肠杆菌通过使用终止序列来调节该过程,当该序列被Tus蛋白结合时,终止序列仅允许复制叉一个方向的通行。结果,复制叉总是在染色体的终止区域内相遇,导致复制终止。
DNA复制的特点有:1.半保留复制;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3.需要引物: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4.双向复制;5.半不连续复制。
《DNA复制》一书于2015年由Callisto Reference出版社出版,作者是Tom Lee。这本书概述和回顾了关于DNA复制过程中的许多关键的知识。DNA复制是发育和生长的关键过程,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病理情况有关。这本书包含了作者对DNA复制整个过程的新的见解,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部分:“驱动DNA复制的机器”和“在DNA复制过程中保护染色体完整性的机制”。本书也将DNA复制过程中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汇编,为将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作为研究DNA复制相关理论知识的专业书记,内容专业详实,语言浅显易懂,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点:
1、本书不仅介绍了DNA复制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具体实例的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DNA复制的过程以及各类酶的功能。
2、索引文献丰富,证明了这本书的知识性,真实性。而且,这些索引文献绝大部分都是最新研究,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前沿进展。
3、在本书的最后,将出现的专业词汇都罗列出来,并予以注解,大大方便了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对DNA复制研究的专业术语的认知。
4、本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图片生动形象,语言浅显易懂。语言介绍的同时,附上可以说明问题的图片,本来复杂枯燥的DNA复制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对于初学者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驱动DNA复制的机器
1.第三生命领域——古生代的DNA复制
2.扣动扳机引爆DNA复制装置。
3.复制型解旋酶——真核生物DNA复制的中心组织蛋白
4.MCM和RecQ解旋酶家族:在DNA复制和基因组稳定性和在人类疾病中的不同角色。
5.关于最小DNA自动复制系统的建议
6.复制过程中固有的无序蛋白质
7.FHA和BRCT结构域相互作用的延伸
第二部分:DNA复制过程中保护染色体完整性的机制
8.保护复制叉以应对核苷酸饥饿:避开复制叉解旋点
9.WRN解旋酶/核酸外切酶在DNA复制中的作用
兰天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