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态学
——fish ecology
作 者:Sean P. Dempsey
出 版: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索 书 号:Q959.4/F532d/2012/Y
I S B N :9781613242827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鱼类生态学是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研究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具体地讲,鱼类生态学是研究环境对鱼类年龄、生长、呼吸、摄食和营养、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和分布、洄游、种群数量消长以及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系列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它的作用规律和机理,而且研究鱼类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和所起的作用。
在《鱼类生态学》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目前在鱼类生态学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所讨论的议题包括海洋鱼类在生命早期的代谢率及其与生态状况的关系、海洋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硬骨鱼及其基因组含量、鮭鲑鱼的遗传结构、阿根廷贝格尔海峡的淡水鳗鱼和海洋鱼类的分类。
本书分为9个章节。第1章—不同物种的代谢率因外源性(温度、盐度、耗氧、压力、喂养、污染等)和内源性因素(动物的大小、生长、年龄、行为、活动、生理状态和生化组成)而异。作者目前工作的目标是来硏究脂质成分的变化在一些黑海鱼类的早期生活。结果表明鱼的代谢率与脂质含量有关,反映了鱼的生态发育早期的特点和不同化学胁迫因素(杀虫剂)的影响。
第2章—有氧生活与潜在有害成分自由基的产生有关,自由基会破坏许多生物分子、细胞膜和细胞成分。作者指出环境污染的两个后果:1、异种生物制剂会引起环境中氧自由基通量的增加,从而对生物和植物产生有害的影响。2、鱼类抗氧化能力与其系统发育位置、营养策略、摄食行为、生态条件变量游泳活动、属于不同生态类群(底栖、超底栖、超底栖、远海、远海)、季节波动等环境因素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可用于解决有关污染的养护生态问题(特别是黑海)。也可用于海洋监测和渔业发展。
第3章—驱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GC含量的力量的性质是有争议的。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是影响细菌碱基组成的主要因素。作者通过比较MR和GC%,发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生境鱼类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不同。针对目前的数据,作何讨论了在基因组水平上解释碱基组成进化的中性和选择性假说,即突变偏倚、偏倚基因转换(BGC)、DNA断点分布、热稳定性和代谢速率对硬骨鱼不同生境基因组变异提出了阴性(纯化)选择。
第4章—由于鲑鱼的归巢行为,它们具有形成种群遗传结构的潜力。然而,遗传结构的范围会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在物种内部和物种之间,寻的精度是不同的。本章对不同空间尺度的遗传结构进行描述,了解遗传结构的表现形式,有助于识别影响遗传结构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知识是准确推断种群动态、进化过程和保护决策的基本要求。
第5章—鳗鲡属淡水鳗鱼,为淡水鱼,在淡水生境和近海产卵区之间洄游。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温带物种安圭拉迁移到淡水中,他们的整个生命都在海洋中度过。
第6章—巴西热带半干旱淡水生态系统的原生鱼类是新热带地区的主要代表。该地区的鱼鳞鱼纲除了有外来的外来物种外,还包括有真鱼目、有刺鱼目、有刺鱼目、合鳃鱼目等目。本章着重于半干旱淡水生态系统中,人为因素如何通过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对原生鱼类产生直接影响。
第7章—本章从贝格尔海峡的八个考古组合中分析了海洋鱼类的分类表现。本研究提供了6400~500年以来本区鱼类的分类分布和生态条件信息。如今,在贝格尔海峡的海洋生态系统中,采集者并不常见将这些数据与现代生态调査进行比较。发现沿海水域环境稳定,深海物种分布发生变化,这最后的结果提供了一个关于现代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过度捕捞在世界上最极端地区范围的新见解。
第8章—沙锥虫(沙锥虫科:芦荟亚科)是一种世界性的鱼类,在世界各地的湖泊、河流和海洋中都有广泛的栖息地,它们是宝贵的生态和经济资源。文中,作者编制、更新和集成这些最近的贡献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上蛋、幼虫和成年阶段的鲥鱼和未来的工作前景。
第9章—热休克蛋白高度同源的伴护蛋白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扮演关键角色限制蛋白质损伤和促进经济复苏的后果。本综述的目的是解释自然环境下暴露于污染物胁迫下的鱼类在应激耐受和细胞存活机制中的作用。
由此可以卡出,本书从鱼类生态学出发,多维度介绍了鱼类的生态(包括种类、行为、特性等多方面)海洋生态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层次鲜明,脉络清晰,并且图文并茂、便于理解。整体内容编排紧凑。非常值得有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总的来说,《鱼类生态学》内容详实、语言生动,图文并茂,趣味性强,是动物学家、业余自然学家、环保主义者、海洋生物学家以及对鱼类生态感兴趣的人不可或缺的科学指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海洋鱼类早期代谢率及其与生态状况的关系
第二章 海鱼的抗氧化防御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 生态环境是否影响基因组GC含量?
第四章 鲑鱼的基因结构
第五章 淡水鳗鱼属安圭拉马哈鱼、卷尾鱼在淡水鱼与海水生态环境的异同
第六章 人为因素对巴西半干旱地区原生淡水鱼的影响
第七章 鱼类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新见解
第八章 溯河产卵的早期生活史阶段生态学
第九章 热休克蛋白调节应激鱼在污染环境中生存的信号通路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