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的生物学和育种
----- Biology and Breeding of Food
Legumes
作者: Pratap Aditya;
Kumar Jitendra
出版:
CABI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1-84593-766-9
藏书地点: http://ovidsp.ovid.com/autologin.html
豆类泛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同时,也常用来称呼豆科的蝶形花亚科中的作为食用和饲料用的豆类作物。在成百上千种有用的豆科植物中,至今广为栽培的豆类作物不逾20种。豆类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黑豆等。根据豆类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黄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豆类;另一种豆类则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为特征,如绿豆、赤豆。鲜豆及豆制品,不但可做菜肴,而且还可以作为调味品的原料。豆类的根系发达,呈圆锥状,有主根和侧根。多年生豆类的根系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钙,因此豆类和禾本科植物混播,有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豆类的根分布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元素充当本身的营养,茎多为草质,也有基部稍木质化的,如大豆、粉葛等,通常呈圆柱形,少有呈四棱柱形的,如蚕豆。茎的生长习性有直立、蔓生、攀缘等。叶为复叶,互生或对生。本书着重介绍了研究豆类植物生物学的各种方法,重点强调了用生物技术进行的育种和基因分子改造技术。
在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中, 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将会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对食物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利用最新和最有效的生物技术,对食物进行育种和分子改造。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对目前研究豆类食物的技术做出分析。豆类的生物学特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已有很多的报道,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对于没有豆类植物育种知识的人而言,面对众说纷纭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会有很大的困惑。《豆科植物的生物学和育种》旨在为没有豆类植物育种研究背景的学生和人员及任何想要迅速认知豆科的人员提供了最简明易懂的介绍。并且,特别是为有志于研究豆科植物育种的相关人员提供了认知的捷径。
《豆科植物的生物学和育种》一书于2011年由CABI Publishing出版,作者为Pratap Aditya;
Kumar Jitendra。Pratap Aditya是印度坎普尔印度理工学院脉冲研究和作物改良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者,Kumar Jitendra也是印度坎普尔印度理工学院脉冲研究和作物改良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者。
本书主要讨论了豆类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给广大的人员提供了参考,详细的讨论了豆类植物食物的历史、起源和演化,同时还包括其育种目标和方法,杂交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以及最新的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改造获得改良品种的技术。该书层次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为每一个想要了解豆科植物及其研究方法的人员提供了有条理,有层次的生物学知识引入,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专业书籍。
《豆科植物的生物学和育种》共有二十六章,可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阅读。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详细的讨论了豆类植物食物的历史、起源和演化;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较为具体的介绍了豆类食品的生物学;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到第十九章,讲述了运用到豆科植物中的各种生物技术,包括杂交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以及最新的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改造获得改良品种的技术;第四部分包括第二十章到第二十四章,讲述了充分利用豆类食品、豆类植物作为植物家族的模型和植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五部分是第二十五章到第二十六章,讲述了豆科植物的采后技术和国际贸易。
《豆科植物的生物学和育种》一书作为研究豆科植物及其育种的专门刊物,内容充实丰富,语言精准易懂,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特点:
1、本书主要是介绍豆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种育种技术,但是并不是从头至尾空洞的介绍这些技术,而是结合了许多的事实案例加以分析,在语言上,并没有过多的生物学专业术语,而是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介绍相关知识,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2、内容覆盖面广泛,呈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技术方法介绍详尽,既展示了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和专业性,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
3、在本书每章的最后,有着本书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可供大家搜寻更多的相关书籍和杂志,从而更加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
总的说来,《豆科植物的生物学和育种》一书为想要了解豆科植物的生物学及其育种技术提供了清晰的方法介绍和知识引导,作为研究豆类植物的一本教材,是一本值得为想要涉足该领域的人员推荐的专业书籍。
本书目录:
撰稿人
特约作者列表
前言
第一章
历史、起源和演化
第二章
驯化
第三章
豆类食品的生物学
第四章
在凉爽季节育种可以提高豆类食物
第五章
在温暖季节育种可以提高豆类食物
第六章 远缘杂交和外来基因渗透现象
第七章 多倍体
第八章 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
第九章 在基因组物理映射和外来基因渗入中的分子细胞遗传学
第十章 微体繁殖
第十一章 雄核发育和单倍体生产豆类食品
第十二章 遗传转化
第十三章 雄性不育和杂交生产技术
第十四章 诱变
第十五章 生物育种压力
第十六章 非生物育种压力
第十七章 豆类植物可改善酸性和贫瘠的土壤
第十八章 分子育种策略参与非生物压力管理
第十九章 特征映射和分子育种
第二十章 提高蛋白质含量和营养质量
第二十一章 充分利用豆类食品:多用途使用
第二十二章 豆类植物作为植物家族的模型
第二十三章 植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二十四章 种子休眠和生存能力
第二十五章 采后技术
第二十六章 价值添加和国际贸易
索引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