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的胞外脂质:生物多样性、生物化学和前景
——Extracellular Glycolipids of
Yeasts:Biodiversity, Biochemistry, and Prospects
作者: Ekaterina Kulakovskaya,Tatiana Kulakovskaya
出版: Academic Press
索书号: Q546/K96/2014/Y
ISBN: 978-0-12-420069-2
藏书地点: 武大外教中心
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目前已知极少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酵母的胞外脂质:生物多样性、生物化学和前景》主要介绍了酵母细胞外分泌的众多脂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理特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和研究它们,从而为工农医服务。该书回顾了酵母细胞外脂质的发现过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脂质及其物化和生理性质,总结了其可能的应用前景,为从事酵母真菌研究的人员提供了参考资料。
《酵母的胞外脂质:生物多样性、生物化学和前景》一书于2014年由Academic Press出版,作者是Ekaterina
Kulakovskaya和Tatiana Kulakovskaya。Ekaterina Kulakovskaya于2005年获得普希诺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现在是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主要致力于抗真菌酵母糖脂的研究;Tatiana Kulakovskaya于2001年获得俄罗斯科学院的科学博士,是微生物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时是生化进程调控实验室的主任,曾致力于研究酵母液泡ATP酶和离子运输。在本书中,作者致力于研究酵母细胞外脂质的物理、化学、新陈代谢、分解代谢等特性,从而提出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本书一开始系统的介绍了酵母真菌,书中描述了其基本概念、发现的过程以及结构特征。随后,突出介绍了研究酵母所能用到的实验方法,如何利用这些方法去更好的研究酵母真菌。接着突出阐述酵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新陈代谢的特性,最后总结了酵母胞外脂质的应用前景。该书体系清楚,主线分明,层次简单,为每一个想要了解酵母真菌的人员提供了有条理,有层次的知识引入,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生物学刊物。
《酵母的胞外脂质:生物多样性、生物化学和前景》一书共有6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阅读。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主要是介绍酵母细胞外分泌的脂质的发现过程和它们的结构特征;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较为具体的介绍了研究酵母真菌的实验方法;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五章,讲述了酵母真菌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以及新陈代谢能力;第四部分包括第六章,总结了以上所阐述的内容,提出了酵母真菌细胞外脂质的应用前景。
《酵母的胞外脂质:生物多样性、生物化学和前景》一书作为酵母真菌研究者的关键读物,章节层次分明、内容饱满充实,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特点:
1、本书提供了一个介绍酵母真菌的全面的视图,包括了其物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应用前景等方面,十分的系统和全面,同时将复杂的脂质内容简单化,将一些费解的术语变得简单,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组成、结构、性质、生物合成途径、鉴定和分离的方法、抗真菌等内容。
2、在本书的一开始,有一个前言介绍,大致的概括了本书的主题思想,可以使大家能在一开始就对本书的内容框架有着很好的掌握,方便阅读和查找,从而能够尽早的入门。
3、在本书的索引部分,将一些相关的实验技术加以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可供学生学习和相关的科研人员借鉴,大大方便了大家读书时可能遇到的实验技术方面的问题的解决。
4、在本书的最后,罗列了本书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可供大家搜寻更多的相关书籍和杂志,从而更加深入的学习酵母的知识。同时,还将本书中所出现的相关重要的词汇都按照字母顺序罗列出来,并予以注释在文中的页码,大大方便了大家在阅读之时对词汇的掌握和搜寻。
总的说来,《酵母的胞外脂质:生物多样性、生物化学和前景》一书为想要了解酵母真菌及其胞外脂质的类别和特性的人员提供了清晰的导读路径,作为生物学领域的一本教材,是一本值得为想要涉足该领域的人员推荐的专业书籍。
本书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酵母胞外脂质的结构和发现
酵母胞外脂质的结构
真菌纲的脂质发现
第二章 酵母胞外脂质的研究方法
增加酵母胞外脂质产量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纯化方法
脂质检测的薄层色谱法系统
化学方法
NRM光谱仪和mass光谱测定法
研究物理和化学特性,抗真菌,膜损伤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三章 酵母胞外脂质的物化特性
可溶性
储存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分子量
表面激活特性
内酯化作用和自我组装
纤维二糖脂质和人工膜的关系
第四章 酵母胞外脂质的生物学活性
纤维二糖脂质的抗真菌活性
纤维二糖脂质的膜损伤活性
MELs和槐糖脂的生物学活性
罕见真菌糖脂的生物学活性
酵母胞外脂质生产者的角色
第五章 酵母胞外脂质的新陈代谢
胞外脂质的生物合成
胞外脂质的分解代谢
第六章 槐糖脂、纤维二糖脂质和MELs的实际应用前景
膜耐热性应用
酵母胞外脂质在工业、农业、医药方面的应用前景
以酵母胞外脂质为原料的商业化产品
附录:酵母胞外脂质的纯化和实验技术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属名索引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洪强)